返回顶部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今日    | 手机版 | 信息站 | 企业 | 原料 | 热点 | 商道 | 资讯 |
home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今日头条 > 详细信息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行情将在短期内延续,1-4月西安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增长态势,昆明推出万亿“新基建”投资计划
2020年06月05日    阅读量:709     新闻来源:中国建材网 cnprofit.com    |  投稿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行情将在短期内延续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顺利推进,房地产指标如期修复,土地市场行情也在逐渐升温。28日,上海、成都、佛山等城市纷纷举行土地出让活动;同日,另有多个城市公布未来几周新的土地出让计划。业内分析人士预计,在“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不变的情况下,土地市场供需两旺的行情将在短期内延续中国建材网cnprofit.com


  土地市场多项指标出现上扬


  5月份以来,全国土地市场整体延续今年4月份的行情,特别是深圳、广州、北京等城市土地市场陆续出现多宗高价地块。中原地产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土地市场自3月份陆续开闸以来,已经出现3宗总价超过百亿的地块;总价超过50亿的土地数量达到21宗。另外,截至日前,杭州、北京等城市今年以来土地出让金额已经突破千亿规模。


  “从5月份以来土地市场的数据来看,受监测的50个大中城市当中有49个城市单月土地出让金额超过百亿规模。”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分析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底价成交的土地数量大约占比25%,而去年第四季度该数据则占比达到六成。


  从土地市场供需端来看,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二线城市纷纷加大供地规模,在市场预期逐步复苏的同时,土地市场成交量也相应上升。除了一二线城市高价地数量逐渐增加,流拍率降低以外,土地平均成交价格和溢价率也逐渐走高。


  今年年初因为疫情影响,前期宅地供应节奏较为缓慢,地方城市土地市场一度处于“暂停”状态。随着土地市场逐步回归常态,成都、北京、上海等城市今年以来的土地溢价率已经纷纷高于去年同期。


  “近阶段在降准降息等政策影响下,房企拿地积极性逐渐提高,多地再次出现高溢价率土地成交。特别是厦门等地出现总价超过百亿的高价地块,使得土地市场热度逐渐提升。”张大伟分析认为,“国内融资难度降低,使得部分企业拿地积极性有所提高。这也是4至5月份整体土地市场行情持续升温的一个重要原因。”


  事实上,全国土地市场在经历3月份平稳期后,4月份市场格外火热,房企出手拿地表现“阔绰”。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4月份50大房企单月拿地总额3102亿元,环比增长105.0%;百强房企拿地总额3882亿元,同比增长7.2%,环比增长108.9%。


  当月,高总价地块频繁出现,例如恒大68亿元竞得广州一宗地块;此外4月内南京多宗地分别被金地联合体以68.7亿元、华夏幸福以63亿元、万科以44亿元和融创以40亿元夺得。


  一二线城市优质地块加大供应


  在地方城市普遍加速推地的影响下,重点城市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持续上涨。与此同时,为了尽快恢复土地出让,各城市4月以来推地量明显增加,优质用地的供应量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


  这种情形在5月份以来也不例外,从最近一周的土地市场出让情况来看,包括北京、广州、福州在内的多个一二线城市均有优质土地入市出让。例如,北京最近出让的分钟寺两宗宅地是北京三环周边不多的商品住宅用地;广州番禺汉溪大道地块是片区储备地块中最后一宗住宅用地;广州白云黄石街地块、南京栖霞仙林宅地均是位于市中心的优质好地。地块综合属性较好,位置之优越,自然也吸引了众多房企的关注。


  整体来看,在各地供地规模快速加大、重点城市新房销售回升的背景下,土地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回升。尤其是部分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呈现供需两旺、量价齐升的态势,结构性拉高了土地价格。


  根据易居房地产研究院近日公布的数据,1-4月份全国100个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6011元/平方米,同比上涨12.3%。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观察近期部分城市的土拍市场,部分城市优质地块的竞争激烈程度相对较高。”


  该机构数据显示,1-4月份4个一线城市居住用地价格为18273元/平方米,同比上涨40.1%。“从地价涨幅的绝对数值看,也说明今年以来一线城市频频推出优质地块吸引了房企积极进入市场布局,土地价格因此相应走高。”严跃进表示。


  严跃进认为,出现此类情况也和近期房企融资总体到位、积极开展全年土地储备工作等现象有关。“当然,部分城市区域地价过高,也会使得局部土地市场面临政策收紧的风险。”


  未来土地市场维持稳定


  近日,自然资源部提出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同时强调对于小产权房、城镇居民非法购买宅基地等情况,不得通过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化。此外,为了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北京和上海等城市于近日发布政策鼓励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均提出在用地方面给予相关支持,保障养老产业用地供应。


  随着疫情防控局面进一步好转,土地市场回暖的势头会进一步延续。由于房地产市场即将进入传统的旺季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大部分房企在回笼资金后普遍面临拿地补仓的现象。因此,随着资金面进一步出现宽松,房企在土地市场的拿地力度也将持续加大。


  另一方面,从已经公布的土地市场出让信息来看,未来几周内一二线热点城市当中,广州、北京、上海等城市均有优质土地继续出让。业内分析认为,在这些优质土地入市的带动下,一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热度预计也会进一步持续。


  与此同时,从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形势来看,疫后恢复进程好于预期;行业开发投资规模始终保持较高水平,新开工及房企拿地规模均已恢复正常水平。此外,商品房销售规模恢复也有条不紊。


  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研究员马千里分析认为,结合近阶段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表态来看,“宽供应、降成本、紧融资”将成为今年土地市场的常态,由此来看,二季度土地市场成交规模有望维持高位,但是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维持分化的局面下,也会有一些地块乏人问津的情况出现。

土地市场供需两旺行情将在短期内延续,1-4月西安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增长态势,昆明推出万亿“新基建”投资计划 中国建材网,cnprofit.com


1-4月西安固定资产投资呈稳步增长态势


  6月3日,陕西省西安市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进入4月份,西安市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项目加快工程进度,新开工项目逐月增多,西安市固定资产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今年1-4月,西安市项目投资延续增长态势,1-4月同比增长8.8%,增速分别较1-3月、1-2月提高7.1和4.1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


  1-4月,西安市项目投资中新开工项目283个,较上年同期增加46个,其中3月、4月当月新开工项目均过百,分别为122个和156个;新开工项目个数占全部施工项目的比重为15.9%,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纯包装)


  与此同时,1-4月,西安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9.3%,增速分别较1-3月、上年同期提高21.9和35.5个百分点,拉动西安市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西安市持续加大教育等民生领域投入,加快施工进度,西安市新建、改扩建5000万元以上中小学、幼儿园投资项目100余个,带动教育投资同比增长1.8倍,拉动西安市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奥体中心主场馆以及十四运其他场馆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加快,1-4月西安市体育投资增长78.5%,增速较1-3月提高19.2个百分点,拉动西安市投资增长0.4个百分点。


昆明推出万亿“新基建”投资计划


  近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发布《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围绕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智慧+”基础设施、新能源充电桩、轨道和航空基础设施等新基建领域,重点建设394个项目,总投资达10011.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89.84亿元。


  昆明市抢抓这一轮“新基建”的重要机遇,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进一步释放昆明经济增长潜力,提升长期竞争力。


  全面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535.7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0.81亿元。


  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106个,项目总投资399.7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3.13亿元。


  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631.79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3.53亿元。


  统筹部署“智慧+”基础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167个,项目总投资1119.9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77.85亿元。其中,智慧园区基础设施中,重点推进建设项目77个,项目总投资782.54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8.16亿元。


  稳步推动轨道及航空基础设施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7324.5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54.52亿元。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迅速落实省委、省政府“数字云南”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数字昆明”的战略部署,以新技术新理念为驱动,以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加强统筹协调,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加快推动区域性国际通信枢纽建设,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广泛深度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发展形态,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筑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二)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系统推进。统筹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强化部门协同和市、县(区)联动,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统筹衔接,科学谋划一批关键性重大工程。


  技术引领,前瞻布局。鼓励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引入和创新,前瞻性布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加快补齐传统基础设施短板。


  政策支持,分类施策。理顺政府、企业在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运营方面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体相统一,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力量,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夯实基础、资源共享。优先构建基础性、支撑性的核心能力,统一系统建设标准,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为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奠定基础。


  (三)发展目标


  全市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连接、协同计算、智能决策、绿色安全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5G等信息网络全面覆盖,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领域深入融合,新型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基本形成,政务和城市数据实现统一汇聚和互联互通,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全面普及,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城市治理效率明显提升,新型基础设施成为数字昆明的重要基石和引导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市将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重点项目394个,总投资10011.80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89.84亿元。


  二、重点项目


  (一)全面推进5G网络基础设施


  大力推进5G网络规模化部署,推动市区深度覆盖、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全域覆盖,加快室内覆盖、轨道交通沿线覆盖建设进度。积极推进千兆宽带建设,逐步形成城镇用户千兆宽带网络接入能力,光纤宽带由行政村向自然村加快延伸。积极引入部署超高速传输网络。重点推进建设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535.77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0.81亿元。


  (二)积极发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立足本市、面向全省的数据汇聚需求,统筹规划建设一批大型超大型通用数据中心和行业性数据中心,建设一批行业云平台和大数据平台,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数据集聚地。积极推进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产业发展,加强区块链技术研发,推进供应链金融、跨境贸易、医疗健康、公共服务等行业区块链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推广,探索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的区块链设施,加快AR/VR和电子信息基础新材料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重点推进建设项目106个,项目总投资399.7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3.13亿元。


  (三)加快构建工业互联网及物联网基础设施


  推动工业企业开展内网改造升级,鼓励工业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深度对接合作,利用5G改造企业内网,打造高质量园区网络。推广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生产制造流程中应用,鼓励企业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推广网络协同制造,建设一批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线。建设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平台、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等公共设施,围绕健康医药等优势产业打造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重点推进建设项目50个,项目总投资631.79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3.53亿元。


  (四)统筹部署“智慧+”基础设施


  积极推动交通、能源、园区、电网改造、新能源充电桩、公共服务管理、城市治理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工程。重点推进建设项目167个,项目总投资1119.90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77.85亿元。


  1.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加快开展燃气网络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提升自动控制水平。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结合电动汽车不同发展阶段和应用特点,多措并举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建设项目3个,项目总投资75.51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0.67亿元。


  2.智慧给排水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智慧水环境智慧调度系统,建设智慧滇池管理平台,加强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推广物联网在污水监测、公共排水管网液位监测等领域应用,提升净水厂等处理能力。重点推进建设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5.02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6.29亿元。


  3.智慧园区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统一建设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综合运营中心、智慧监测平台、产业经济监测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等设施。结合全市产业方向,建设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打造一批以信息技术、健康医药、智能制造等为主的智慧化产业园区。重点推进建设项目77个,项目总投资782.54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88.16亿元。


  4.智慧城市管理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继续完善“雪亮工程”覆盖,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图像解析和综合治理能力。建设全覆盖、功能完善的城市监测物联网,建设城市综合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完善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信息平台、网格化管理处置系统、执法大数据智慧监督管理平台等设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51个,项目总投资88.54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4.30亿元。


  5.智慧公共服务设施。积极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加快智慧校园信息化改造,基于全省义务教育搭建网络互动教学教研系统。加快智慧医院建设,鼓励实体医院建设互联网诊疗系统,发展本地互联网医院,统筹建设医疗云、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和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市域所有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有条件的社会办医疗机构的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积极推进智慧党建、智慧食安、智慧信访、智慧消防、智慧应急广播的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建设项目20个,项目总投资13.03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5.43亿元。


  6.智慧电网基础设施。加快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继续推进500千伏白邑输变电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输电工程等重大项目,新开工白邑变500kV和220kV接入系统工程。重点推进建设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145.26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3亿元。


  (五)稳步推动轨道及航空基础设施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轨道交通、航空、物流等领域的融合应用,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重点推进建设项目64个,总投资7324.58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254.52亿元。


  1.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轨道交通1号线西北延、2号线二期、4号线、5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推动建设轨道交通6号线三期、7号线、8号线、9号线、嵩明线及安宁线等项目。开展昆明—元谋、昆明—罗平等城际铁路前期研究。继续推进渝昆高铁建设,积极做好深圳—南宁—昆明高铁、成昆铁路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开工建设昆明铁路枢纽西客站综合交通项目。重点推进建设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129.81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95.65亿元。


  2.航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昆明机场航站区改扩建工程、行李下穿通道配套工程等项目建设,大力推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改扩建工程及东川区、寻甸县通用机场前期工作。重点推进建设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978.55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12.80亿元。


  3.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信息技术在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多式联运等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昆明宝象万吨冷链港、昆明国际陆港冷链仓储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建设完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智慧仓储、京东南亚物流结算运营中心、宝能昆明临空物流中心等项目,打造第三方物流信息交易平台,促进物流信息的充分共享和互联互通,提升现代物流产业竞争力,将昆明打造为服务全省、连通国内、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物流产业核心区。重点推进建设项目34个,项目总投资216.22亿元,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46.07亿元。


  三、工作机制


  (一)创新项目合作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积极开展以商招商、精准招商、产业链招商,通过放开投资准入条件、推进混合所有制等措施,进一步创新建设模式,完善投融资方式,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充分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二)创新项目推进机制,建立“121”推进机制


  “1”即一个领导小组。成立由市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各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级各有关部门,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国家级、省级开发(度假)园区管委会及市属平台公司。


  “2”即两个“一”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每类项目一位市领导主抓、建立一套工作专班,以项目推动为导向,坚持项目目标化、目标节点化、节点责任化、责任限时化的落实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1”即一个综合协调服务推进办公室。设立昆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综合协调服务推进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发展改革委主要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交通运输局主要领导,市发展改革委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负责组织筹备领导小组有关会议及领导小组决策事项的协调、服务和落实;负责组织开展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及审批服务工作;负责研究制定新基建有关支持政策措施;协调项目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调度等。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市、县(区)协同的推进联络机制,强化跨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统筹规划和整体推进,鼓励探索跨部门、跨领域的运营模式。


  (二)做好政策和资金保障。研究出台新基建有关招商和产业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政府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加大本地财政资金筹措力度,支持市级平台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各有关部门资金使用效率。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加大金融机构融资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加大投入,挖掘企业自筹资金潜力,提升企业投资能力。


  (三)加强要素和环境保障。将新基建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协调落实建设用地指标,预留规划和建设用地空间。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新基建用地报批、土地供应、不动产登记、手续办理等审批流程。协调落实新基建大工业用电等优惠政策,降低项目落地门槛和运维成本。进一步完善跨部门跨领域数据互通机制,加强政务信息开放共享。


  (四)强化考核监督。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将工作成效纳入各级各部门绩效考核和领导班子考核内容,进一步提高干部抓投资、促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建立动态通报、容错纠错机制,加强正向激励,调动激发各级各部门奋力赶超、跨越发展的精气神。


标签:行业资讯今日头条市场评论建筑基材建筑材料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无关。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信息,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一周内进行,以便我们及时处理。客服邮箱:service@cnso360.com | 客服QQ:23341571

全站地图 | 二级目录 | 上链请联系QQ:23341571

深圳网络警察报警平台 深圳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全网络监察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中国互联网
举报中心

中国文明网传播文明 中国文明网
传播文明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企业主体身份公示 工商网监
电子标识